
為雞蛋大平反:高膽固醇的迷思?生雞蛋拌飯更可補頭髮、皮膚
蛋是最便宜的高級食材,任何料理加入蛋都成為另一種層次的味覺享受。但媽媽從小教導,雞蛋不可以吃太多,會有膽固醇影響身體健康。然而日本厚身勞動省在2015年已經打破這個迷思。吃完雞蛋後,血液膽固醇不會出現變化,而且對身體亦大有益處:
食雞蛋的5大好處
1.優質蛋白質:雞蛋蛋白質中的氨基酸,與人體的必須胺基酸的成份相似。營養價值高,吸收率亦比其他主食:粥、粉、麵、飯等食物,還要高。
2. 有助減肥:正如上述,雞蛋提供優質的蛋白質,除了幫助增加肌肉,提供充足的熱量,更是低卡飽肚之讀,可降低一天熱量攝入,達到減肥的效果。
3. 提高記憶力:雞蛋含豐富營養,包括鈣、磷、鐵、維生素A、維生素D及B族,而其中最重要的是卵磷脂,有助人體加強記憶力和專注力。雞蛋含有大量的卵磷脂,將頻繁用腦的上班及學生更集中,效率更高。
4. 減少心血管疾病:英國有研究指,每日攝入一顆雞蛋,患上心血管疾病及因而死亡的風險可降低18%,中風的機會亦降低26%。因雞蛋中的蛋白質及營養成分都屬於優質,可增加人體健康。
6. 保護視力:雞蛋同時含葉黃素和玉米黃素,優質抗氧化物質,對於用眼過度的上班族十分有益。能協助眼睛抵抗紫外線及藍光的傷害,降低患白內障風險。

雞蛋迷思 1:食雞蛋會高膽固醇?
膽固醇一直標榜為壞的成份,放大壞蛋固醇對身體功能的影響。但其實膽固醇有好與壞之分,好的膽固醇,包括橄欖油、果仁、雞蛋等,成為血管清道夫,清掃血管過多的脂肪,及製造體內約60兆個細胞的細胞膜所必要的材料。因此適量攝取膽固醇是非常需要的。
而且,人體能夠自行分泌膽固醇。根據普遍數字,血液中的膽固醇30%來自食物,70%來自肝臟分泌。若果當日吸收較多的膽固醇,肝臟會自動分泌較少血液膽固醇,作出適當的調節。一項研究對以上醫學理論作出肯定,找來三種吃雞蛋習慣的人士,分別為:1星期沒蛋吃;1星期1~2日會食;1星期食3~4日的人,研究數據發現每日都吃雞蛋的人,血清總膽固醇濃度數值差異不大。
由此可見,體內的血液膽固醇數值,更多時候是取決於肝臟的自主運動,食雞蛋會令血液膽固醇殘留來一個大平均!
日本生雞蛋伴飯食法:防止皮膚及頭髮老化
普普通通的煮法,已可以吸收雞蛋的眾多好處。但原來只要食法正確,日本人的生雞蛋拌飯食法,加多一項好處,可以防止皮膚及頭髮老化。
對日本文化有研究的人,都會知道生雞蛋拌飯在當地非常流行。準備一碗熱飯,打上一隻新鮮的雞蛋,加上調味料攪拌,簡單完成一道菜式。以下幾項重點,幫助留住雞蛋最完美的營養價值:
- 加一片紫菜
蛋白中的抗生物素蛋白會由因過熱的飯,破壞個中的營養價值,而效一片紫菜做生雞蛋與飯的隔層。既可以補充雞蛋沒有的食物纖維,亦可以留住抗生物蛋白的完整性。
- 不要拌勻
蛋黃中的生物素,就是對皮膚同髮質好的成分。但蛋白中含的抗生物素,會妨礙蛋黃的生物素吸收。因此,不要攪拌雞蛋或者只抽出蛋黃拌飯,避免營養流失。

雞蛋的小知識
烚蛋後,包裹着的薄膜是什麼來?
烚完水煮蛋後,剝殼時總會有層薄膜,沒有味道又不好咬,有什麼作用?原來它是蛋殼膜,作用亦非常大。可有助抑制炎症及改善肝機能,若可以連雞蛋一起食用更好。